出走攻略(二)那些要感謝的人

緬懷一下青春歲月。

IMG_9414-2

近日跟朋友私聊,談到了在外國當交換生時的窘境。
吃跟住都是其次,面臨的最大問題無不是如何在外國認識朋友。

IMG_1154-2

與其說是攻略,我更傾向於說這是篇感謝文,
也順便分享一下自己在外國如何和別人相處的經驗。

IMG_3496-2

半年的交換生活應該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,
幾乎每一天都會遇到非常特別的人和事。

首當其衝必須先感激一起居住的室友和鄰居們。
每一個人都來自五湖四海;
意大利、加拿大、塞爾維亞、馬其頓共和國、英國、韓國、澳洲......
幾乎地球每一個角落都涵蓋了。
大家的溝通語言當然是英語。

IMG_2729-2

然後便是幾乎每週一次的「Hygge」。

IMG_1368-2

「Hygge」為丹麥近年興起的流行文化, 要簡單解釋便是朋友家人聚會之類,
但當中也包含了火光、暖和、分享的意思,
從而營造一種精神上的幸福感。

IMG_1356-2

這也是自己一直在追尋的所謂「家」吧。

遊子吟:「家」的記憶

仔細一想,外國的半年也可以算是自己嘗試做最多菜式的時候,
基本上西式中式都做過了一遍。
好不好吃是其次,倒是做飯和分享的過程總是如此令人感到滿足。

IMG_1153-2

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到哪裡都管用,
只可以說食總可以成為自己和朋友連接的藉口。

中國的食物除了以味道為重心外,其中也包括了哲理。
某天便和外國朋友一起興起包餃子,過程當然笑料百出。

IMG_7015-2

Federica除了是在丹麥認識的第一個好朋友外,
也教曉了我做不同的意大利菜和少許意大利語。

IMG_1156-2

適逢有人生日或家裡有朋友到訪,
便會在廚房忙得樂不可支,
甚麼意大利飯、薄餅。

IMG_8598

薄餅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家裡弄,
真的很幸福。

IMG_8804

然後就是自發性舉辦的International Dinner,
每一次都會邀請不同國家的人到家作客;
每個人都會煮自己國家最拿手的菜式,然後開罐啤酒玩遊戲。
也很感激香港的朋友過來探望我。

IMG_0409

非常幸運自己在哥本哈根這個城市交流(必須感謝Mette Hjort教授),
每週也有不同的活動。
較特別的是DistortionSt. Patrick's Day

IMG_1931-2

人生第一次近距離欣賞櫻花也是在哥本哈根的Bispebjerg Cemetery。
話說回來該處的櫻花好像是日本贈予丹麥的。

IMG_2438-2

在交流中最有成就感的事莫過於教曉了朋友騎自行車。
她說永遠也學不會的事情,就像奇蹟一樣發生了。

IMG_2446-2

還記得那個週末我們弎從家出發騎了五十多公里到了西邊的Brøndby Strand,
然後一路上唱著小調,經過了田園到了Taastrup一區。
雖然事後你倆曬傷了(我倒是因為太黑看不出來),相信這也會我們畢生難忘的經歷吧。

縱使自己在歐洲時總是往外走,
每次回到哥本哈根總是有鬆一口氣的感覺。
我想,每一位遊子歸根究底都有一個家,
只是,這個家並非以地方定義,而是因人而存在。

IMG_2691-2

哪兒有人,哪兒就是家。

六七月是離別的季節,自己是最後一個離開的人,
身邊的朋友倒是一個接一個回去了。

IMG_2836-2  IMG_2734-2

我說,離別之前讓我替每一位拍一張吧。
儘管嘴上說著下次再見,一班人出現在同一個地方的光景卻很難再見了。

IMG_2467-2 IMG_2673-2

IMG_3590-2 IMG_3585-2

與其要去感受這種失去的感覺,有時反倒想把自己丟在一旁甚麼都不管,
至少我會好過點。

IMG_2747-2 IMG_2769-2

IMG_3587-2 IMG_2687-2

這是身為人的悲劇吧。
無論如何,遇上你們每一位是我畢生的幸福。

IMG_2895-2 IMG_1996-2

「就算人生是出悲劇,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齣悲劇,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;
就算人生是個夢,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,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。」
《悲劇的誕生》尼采

朋友,你過得如何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